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破解公众核能认知误区,我院联合领秀慧谷社区,龙兴北社区,分别于2025年3月16日与3月25日开展“核宝童芯”科普志愿活动。“核”指核能科技,“宝”则指孩子,童芯既谐音为童心,亦寓意同心,“核宝童芯”即寓意守护童心探索科学,凝聚同心助力核能惠民。活动有50余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参加,覆盖周边5所小学幼儿园,他们将成为科学的种子,传播的媒介,将核知识分享给他们的同学,朋友,家人。通过我们向社区发放的200余份调查表显示,42%家庭开始关注清洁能源,32%的小朋友想要报考核电专业。成为基层科学传播与社区治理融合的标杆案例。
破除认知壁垒:从“谈核色变”到“知核用核”
活动由“能源报国”师生宣讲团的同学担任主讲,宣讲团成员以“一度电的奇幻旅程”为引,揭开核能发电的神秘面纱。通过科普短片《核能之旅》,动画呈现铀原子裂变、热能转化、蒸汽推动涡轮发电的全过程,孩子们屏息凝神,紧盯屏幕上跳跃的中子链式反应,仿佛目睹微观世界的“能量烟花秀”。针对“核辐射危害”这一焦点,主讲人搬出生活中辐射的实际案例一座百万级核电厂周围的居民一年受到的辐照量不到0.01毫西弗,而我们平时过一次安检的辐照量也要0.005毫西弗,数据对比瞬间引发热议。“原来过一次安检的辐射量,相当于在核电站旁住两年!”一位家长惊呼,现场原本紧绷的气氛顿时被惊叹与笑声打破。更有学生指着香蕉(含天然钾-40辐射)调侃:“以后吃香蕉要穿防护服吗?”科学知识与生活幽默的碰撞,让“谈核色变”化作理性认知。
趣味问答:知识碰撞笑声多
“空气中也有辐射吗?”“核技术能治癌症吗?”20道趣味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现场瞬间化作科学版“智力跑酷”。孩子们高举手臂抢答:“辐射无处不在!太阳光里就有!”“我知道!放疗就是用辐射打败癌细胞!”答对者获得了我们自制的卡套作为奖品。最精彩的当属“辐射应用脑洞题”:“如果核技术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你会选什么?”一位戴眼镜的男孩大喊:“我要用辐射给恐龙化石做CT,复活侏罗纪公园!”天马行空的答案让宣讲团成员也忍俊不禁:“或许未来,你们的幻想就是科学家的课题。”
提问互动:直面关切解疑惑
“万一地震来了核电站会像积木塌掉吗?”“核电和风电谁更‘扛得住’天气?”面对孩子们“刁钻”提问,宣讲团见招拆招:以乐高搭建的“抗震核电站”模型视频短片演示隔震基座如何化解震动波;播放“华龙一号”抵御17级台风的测试视频,展现中国核电的“金刚不坏之身”。谈及稳定性,主讲人亮出数据图表:核电年发电超8000小时,是风电的3倍,“就像马拉松选手,核电稳扎稳打,风电是爆发型短跑健将”。曾对核电视若“洪水猛兽”的李奶奶感慨:“原来它不是‘危险怪兽’,而是‘防护大师’!”活动尾声,孩子们仍积极追问:“核废水能浇花吗?”“我能造书包大小的核电池吗?”——稚嫩童声与尖端科技的对话,恰似一颗颗破土的科学火种,照亮未来能源的想象边界。
长效科普:从活动到习惯
本次活动不仅普及知识,更激发社区科普热情。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组建居民科普志愿队,定期开展能源主题科普志愿活动,并计划与学校联动,将核电知识融入青少年实践课程。“科学认知需要长期浸润,我们会把科普做成‘进行时’。”
当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化为一个个趣味的问题,有关核的担忧与误解由一个个生活实例的解释,科普团成员用一场“有温度的科学启蒙”,证明了硬核知识亦可点燃大众热情。这场10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改写了社区居民的能源认知,更为“双碳”目标下的公众参与提供了鲜活注脚——科学理性的光芒,终将照亮未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初审:周宇奇
复审:靳周
审核:赵珥希
责任编辑:臧启勇